三国名将贺齐【无责任转自百度】(1 / 2)

恶汉 庚新 1313 字 2022-10-28

贺齐(?—227年),字公苗,会稽山阴(今江苏绍兴)人,三国时期吴国名将。

贺齐少为郡吏,守剡长。时县吏斯从轻侠为奸,贺齐准备处理他,主簿劝阻说:“从,县大族,山越所附,今日治之,明日寇至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)。贺齐闻后大怒,当即将斯从斩。斯从的族人知道后,立即聚众千余人攻打县城。贺齐率军民开城突击,大破之,贺齐由此威震山越。

后来太末、丰浦两地的农民起义,贺齐被任命为太末长,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将起义镇压了。

建安元年(196年),孙策开拓江东时至太末,经过观察后,让贺齐为孝廉。时会稽(今浙江绍兴)太守王朗为孙策所败,逃到东冶,侯官长商升起兵响应王朗。孙策以永宁长韩晏为南部都尉前去征讨商升,并任命贺齐为永宁长。但韩晏却为商升所败,贺齐便又取代韩晏领都尉事。商升畏惧贺齐威名,欲率军归降。但张雅、詹强等人不愿随商升投降,便杀死商升,张雅自称无上将军,强称会稽太守。时张雅兵多,而贺齐兵少,不足以征讨,贺齐便驻军息兵,以待时机。不久,张雅便和女婿何雄因争夺势力而水火不容。贺齐便叫山越人乘机离间二人,二人遂举兵火并,贺齐则率军团突进,大败张雅,余党大为震惧,率众出降。

建安八年(203年),会稽郡南部建安(今福建建瓯南)、汉兴(今福建浦城)、南平(今福建南平)等地的强族领洪明、洪进、苑御、吴免、华当等起兵反对孙权,各率万余人连营屯汉兴;吴五率6000人屯大潭(今福建建阳大潭山),邹临率6000人屯盖竹(建阳南),声势甚盛。孙权命南部都尉贺齐往讨,传命各县出兵5000,由县令、县长率领,统归贺齐指挥。

贺齐率军至建安设立都尉府,时敌众我寡,为确保出征军与后方之联系,贺齐令松杨县(今浙江黄岩境)长丁蕃率所部留置余汗(今建瓯北)。因其不服命令,贺齐斩之,全军震慑,无不用命。遂直趋汉兴,猛攻敌营,连连获胜,阵斩洪明,洪进等4人降。而后回军进击大潭、盖竹,吴五、邹临亦降。此役,歼敌6000,收编精兵万余,恢复了原设县邑,稳定了统治秩序。孙权拜贺齐为平东校尉。

建安十年(205年),贺齐率军进讨上饶。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贺齐迁威武中郎将。同年东吴境内丹阳郡(治宛陵,今安徽宣城)的黟县(今安徽黟县东)、歙县(今安徽歙县)不断生地方强族反吴起事。此时,孙权主力正包围合肥,为稳定境内局势,便派贺齐率部前往镇压。歙县大族领金奇及毛甘,各率其部族万户分屯安勤山、乌聊山;黟县大族领陈仆、祖山带领部族2万多户,屯林历山(黟县南)。林历山四面悬崖绝壁,高数十丈,山路危狭,仅容一人,叛众居高临下,难以仰敌。吴军徘徊月余,无法攻取。贺齐亲自勘察地形后,秘密募选矫健的勇士,携带铁橛,拓山为道,趁夜攀登上山,然后再用布带把山下百余精锐士兵拉上去,隐蔽各处,擂鼓吹角。叛众大惊失措,放弃扼守的山道,逃归大营。吴大军随即登上山顶向敌营寨猛攻,一举歼灭盘踞林历山中的陈仆、祖山叛众,斩7000级。歙县的金奇、毛甘率部众降。平定丹阳之后,孙权把黟县、歙县以及刚平定的黎阳(今安徽休宁东南)、休阳(今安徽休宁东)等六县。从丹阳郡划归新都郡,任命贺齐为新都郡太守,加偏将军。此战,贺齐出奇制胜,是中国古代战史中出色的山地攻坚战例之一,为后世用兵提供了借鉴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