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.第20章 两个兖州(1 / 2)

汉末新三国 瞎写一气 1253 字 2022-08-25

“丞相,下官觉得这诗是一佳作,但是这诗绝非丞相所作。”

“哦,为何?仲达,刚刚程昱可是说的很在理,这诗是我在赤壁战败之后用来安慰、鼓舞自己的。”

“丞相,这诗虽然最后一句让人觉得精神振奋,但是通篇让人能感觉出来作这诗的人有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,或者说是作这诗的人认为丞相是茫然无措的。若是丞相所作的诗,依丞相的性格诗中必然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迷茫。而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虽然让人感觉有一种坚定的信念,但缺却少了一股王者的气势,更何况丞相不需要宽慰、更不会自我鼓舞!”

曹操显然是对司马懿的分析很感兴趣,而且很期待司马懿会猜是何人的所作。便继续问道:“那仲达认为这是何人所作。”

“丞相,恕下官无礼。下官听闻丞相的五公子子建,天赋异禀,博闻强记,十岁便能撰写诗赋,这篇上乘的佳作,下官斗胆认为是植公子的佳作。”司马懿在回答曹操的问话时非常谦卑,但是骨子里却透露出一股自信,这种自信的源泉便是司马懿对于自身智谋的信心。

“哈哈,程昱你比仲达有所不及啊!不过,仲达,你只说对了一半,这诗的确是我的儿子所作,不过不是五子曹植,而是七子曹冲,哈哈!”

司马懿听曹操说自己只猜对了一半,完全没料到这样一篇佳作竟然出自五子曹冲之手,虽然司马懿这些年来一直在收集曹操的各方面的资料,但是曹冲在自己的印象中是仁爱且素有急智。然而在诗赋上的造诣,根据以往的情报,司马懿可完全没有料到。不过这对于司马懿而言无关紧要,自己能看出来其中的不同就能让自己在曹操面前加分了,太过了反而不好,现在这样曹操可能会更加高兴,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。

“丞相恕罪,下官只是胡乱猜测,没想到竟然是沖公子的大作。”

曹操看到司马懿吃瘪的样子,心里还是蛮痛快的。想当初建安六年(公元201年),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掾当。当时自己还是司空,听到他的名声后,便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。谁想司马懿患上了风痹病,只能放弃征召,再后来司马懿病一好便不见踪影,直到上月赤壁兵败后,这家伙才重新出现。自己很讨厌司马懿这种待价而沽的行为,但是又怜惜其才学,现在看到他在自己手上吃瘪,心里还是很有快感的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